以前分享過「月曆」是一個便宜且好用的教具,但若你有多一點預算的話,其實現在還有不少別出心裁的日曆可以選擇,像是走復古風的「老派的生活日曆」和每天介紹一種臺灣美食的「美食日曆」,(詳細內容請見下方的兩部影片),我想如果設計得當,應該也可以發揮很不錯的教學功效喔!
以前分享過「月曆」是一個便宜且好用的教具,但若你有多一點預算的話,其實現在還有不少別出心裁的日曆可以選擇,像是走復古風的「老派的生活日曆」和每天介紹一種臺灣美食的「美食日曆」,(詳細內容請見下方的兩部影片),我想如果設計得當,應該也可以發揮很不錯的教學功效喔!
作為一位認真負責的華語老師,除非是遇到教了n遍,熟了不能再熟,教學資源也很充足的教材/教學內容,要不然一般來說是逃不過「備課」這件事的,而且備課這件事有時比上課更累人,畢竟上課時長是已知,但備課時長是未知啊!!!(掩面)
正如同「精講多練」的教學原則,老師要少說一點,學生們要多講一點,有的時候,(對教學有益的前提下),老師其實可以少做一點,並讓學生多做些什麼。
因此,我想分享一個幾乎不需要前置作業的線上複習活動,老師只需要提供數個指定生詞和幫學生分組,至於主要「內容」則都由學生們產出。
說到昨天晚上的地震,人在臺灣的老師們應該都很有感吧?不曉得那時您在何處?又在做什麼呢?
我那時剛好在運動中心上瑜珈課,地震發生當下,老師和同學們都還算冷靜,即便有同學害怕地發出尖叫聲,但在老師的言語安撫下,很快地就平靜下來了。
雖然我這次只是課室裡的「學生」,但難免會開始回想以前是否有在課堂上碰過地震的經驗,以及我那時是如何安撫學生情緒的。
「華語教學專業」的講座/課程非常多,但畢竟時間精力有限,除非剛接觸這個領域,需要撒網式地去汲取知識,替自己找出一個清楚的方向,否則真的不可能深度地去了解所有主題,我亦是不例外,還在聖文森時,因為學生以零起點和初級程度為主,對中、高級以上的講座/課程主題相對無感,特別是在沒有實作機會的情況下,就算聽了,也很容易遺忘XD
最近,剛好上的是遠距同步課程,學生程度也不那麼一致,對於「線上」和「混程度」這種主題自然就特別有感(其實是不得不有感啦XD),剛好全球華文網又有「差異化」相關主題的直播分享會,就算我當天沒辦法同步觀看,卻還是在今天把它補完啦~
註:在聖文森時,同個班的學生難免還是有口語比較厲害,或是認讀較好的差異存在,但因為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都是從「零」開始學,不太會有程度極端高的學生出現,就算是升級後,得重新編班,學生名單也是由我本人把關,自然是不會自己為難自己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