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臺灣人來說,除非是放颱風假或是豪雨假,否則就算是傾盆大雨,多數人還是會選擇乖乖地去上班、上課。
不過在聖文森(或者說中南美洲國家?),因為自然環境和硬體設備對災害的承受力不那麼強,下大雨的時候,陸海交通就很容易受到干擾,甚至中斷,一些住較遠或是住在離島的學生,就無法(也可能純粹不想)來上課,因此這週學生的到課率很低,週三下午的班,甚至有半數的學生沒來。
對臺灣人來說,除非是放颱風假或是豪雨假,否則就算是傾盆大雨,多數人還是會選擇乖乖地去上班、上課。
不過在聖文森(或者說中南美洲國家?),因為自然環境和硬體設備對災害的承受力不那麼強,下大雨的時候,陸海交通就很容易受到干擾,甚至中斷,一些住較遠或是住在離島的學生,就無法(也可能純粹不想)來上課,因此這週學生的到課率很低,週三下午的班,甚至有半數的學生沒來。
10月27日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簡稱聖文森)的39週年獨立紀念日,所以我安排了一個繪圖作業。作業的基本要求只有二點,第一,畢竟是中文課,「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生日快樂」這幾個中文字一定要出現,二便是圖畫內容要跟「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這個國家有關係。
教零起點學生數字的時候,我都會提供相關的網路資源讓學生預習或是複習,有的是教學影片,有的則是趣味歌曲。
這個學期,我乾脆安排了個影音作業:讓學生錄製自己的創意「數字」洗腦歌,可以用rap的形式,也可以找一首喜歡的歌曲/旋律,再將歌詞替換成中文數字。(倘若真的沒靈感,按照我提供的範本,跟著唱也行。)
註:作業的核心目標是提升學生對中文數字的熟稔程度,所以我給分給得很鬆,只要基本的內容都有了,學生就能拿到不錯的分數。(有創意的作品,多少還是會加點分,但不能多得太誇張,畢竟這是中文課,不是創意課呀~)
延續一份「行程表」幫學生釐清「了1」、「了2」、「要/會」、「才要」和「就要」一文,我想再分享一個相關的教學活動。
老師預先設計好一些與「了1」、「了2」、「要/會」、「才要」和「就要」相關的問句字條和答句字條(依照使用情境差異,一個問句都有兩個以上的答句),接著將這些字條打散,讓學生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