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就是中秋節了,不曉得看文的你有什麼計畫呢?
我想最應景又不太需要花錢的活動大概就是賞「月」了吧!
既然說到賞「月」,我們就來談談「月」這個字吧!
就像以前提過的「鬼」字一樣,其實以「月」為部首的漢字也不多,甚至有些字義跟「月」還沒什麼關係XD就以我列出的十個月部字「有、朔、朋、服、朏、望、朗、朕、朦、朧」來說,如果不查字典的話,你知道哪幾個的字義其實跟「月」無關嗎?
-
-
-
答案就是「有、朋、服、朕」這四個字!不曉得你對了嗎?
- 「有」字源是手持肉,表持有之意。
- 「朋」字源是用繩綁繫兩串貝,為計算貨幣(貝)的單位。
- 「服」字的初文為「𠬝」,表示以手執持跪坐之人,使之屈服,有降伏、制服之意,至於月字可能是源於「凡」字(「盤」字的初文),表示奉盤服事,只是「凡」字後來被訛傳成「舟」字,接著又再度被誤寫成「月」字。
- 「朕」字源為雙手持物填補船之縫隙,引申為縫隙、朕兆,只是後來被借作第一人稱代詞,多為帝王所用。
看完了四個跟「月」無關的「月」部字,接下來就是真的跟「月」有關的六個「月」部字啦!
- 「朔」字係指沒有月光的月相,也就是農曆初一。
- 「朏」字的字音為ㄈㄟˇ / fěi,為新月(農曆初三的上弦月)月光開始露出之意。(註:這個字不算常見,但我以前在新加坡實習時,遇過一位來自中國的實習生,他的名字就有這個字,所以我印象非常深刻~)
- 「望」字的本義是遠望,與「朢」是一字異體,只是前者多表希望之意,後者多表月滿,故望月指的便是農曆十五出現的月相(滿月)。
- 「朗」字係指是月光明亮皎潔。
- 「朦」、「朧」二字多以聯綿詞形式出現,「朦朧」係指月色昏暗的樣子。
--- END ---
延伸閱讀:
20190415 學生作品分享-唐詩朗誦(靜夜思)
集中識字(字本位) vs. 隨文識字(詞本位) 哪個方式好?
對我的文章感興趣、想掌握最新狀態的你或妳,歡迎到我的臉書粉絲專頁(for華語教學)-「後菜鳥」華語教師Fighting按讚或追蹤吧!感謝!
如果您有志成為一位「華語教師」,且想進一步了解其中的眉眉角角,歡迎到【預約制・諮詢服務】申請一對一的諮詢服務唷!
如果你有親朋好友需要學習漢字,歡迎參考我的「給中文(近)母語者的1-1線上零基礎漢字課」課程喔~ (中文報名表單 / registration form)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小額贊助,請我喝飲料喔~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