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的學分班已於9月初陸續開始,但修課名單卻還處於浮動的狀態。
為什麼呢?
因為學生在同個時段有三種語言(中文、西文和法文)可選,所以有的人會每門課都去聽聽看,再決定要上哪種語言課(當然也有的人是第二或第三週才返校)。因此,對老師來說,前幾堂課的進度其實不好掌控,如何兼顧從一堂課就在的學生和第二週才突然冒出來的學生需求,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而接下來我便想簡單地分享自己在新學期的第一週是怎麼安排課程的,希望對有類似困擾的老師們有所幫助~
註1:由於校方給我滿大的自由度,所以我可以彈性安排進度,但看文的老師們還是需要視各自的教學機構規定來作通盤考量。
註2:學分班是每班每週三小時,但不是一口氣上完,而是一二拆,所以每週會有兩堂課。
第一堂課
1. 我會讓學生直接體驗在課堂上學中文是怎麼樣的一種感受,而我用的句型就是「你好,我是老師,你呢? 你好,我是 + _______。」(因為這個句子非常容易理解,即便是全中文演示、操練,聖文森學生的接受度也很高。)
註:結束後,有些無法接受這種模式或是抗拒漢字(我會先把句子寫在白板上,練過幾次後,再補上漢語拼音)的學生就會改選別的課。
2. 說明課室規定和課程大綱。(這裡又能剔除幾位只想混學分的學生。)
3. 最後就是讓學生填寫基本資料,並且拍照記錄,力求下一堂課便能將學生的中文名字和臉蛋正確地配對。
第二堂課
1. 告知學生的中文姓名念法,以及說明相關特點:姓在前、不可單用姓、中文名非英文直譯......。
2. 搭配句型「他/她是誰? 他/她是 + _______。」讓學生熟悉其他同學的中文名念法。
3. 利用傳球遊戲幫助學生加深彼此的中文姓名印象。(可視實際狀況決定是否進行此教學步驟。)
4. 搭配中文名再次操練前一堂課的句型「你好,我是老師,你呢? 你好,我是 + _______。」(如果是今天才出現的學生可以用英文名字。)
5. 搭配講義操練問候語和課室用語。
後記:以上的教學步驟,是我這幾年來不斷修正後而產出的,我不能說這是最佳模式,但它的確讓我順利地度過學期初的陣痛期,不僅讓準時出現的學生有所收穫,後來才加入的學生也不致於落下太多的進度。
----- END -----
延伸閱讀:
對我的文章感興趣、想掌握最新狀態的你或妳,歡迎到我的臉書粉絲專頁(for華語教學)-「後菜鳥」華語教師Fighting按讚或追蹤吧!感謝!
如果您有志成為一位「華語教師」,且想進一步了解其中的眉眉角角,歡迎到【預約制・諮詢服務】申請我的諮詢服務唷!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小額贊助,請我喝飲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