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收到了一個特別的華語教學工作邀約,特別之處不在工作本身,而在於獲得這個資訊的路徑:同學A → A的媽媽B →B的朋友C → C的女兒D。
D是在國外教華語的老師,因手邊課程量大,而需要尋找能線上授課的華語教師,即便我後來因時間無法配合而婉拒,但這個過程仍很好地展現了「弱連結」的強大,因為要是沒有我跟同學A之間的「弱連結」,我與D也很難從「無連結」的狀態轉變成「弱連結」。
然而,「弱連結」雖然重要。但是其主控權並不在自己手上,質量也可能參差不齊,因此,除了被動地等待「弱連結」帶來的機會或資源,我其實更傾向主動去創造更多「優質連結」,即便只是「潛在連結」。
那麼「優質連結」又該如何創造呢?
我認為「優質連結」的建立可以朝以下三個面向去努力。
首先是提升自己。人際往來是相對的,就像我們喜歡好的朋友,別人也一樣,當我們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穩定,自然能吸引到同頻率的群體。
第二則是策略擬定。我們不妨思考一下何謂「優質」連結,並分析那些群體會出現在哪些場合,然後有意識地出現在這些地方或是參與相關活動。
第三則是提供價值。在職場的人際關係中,價值交換扮演著重要角色,不論是實質的金錢交換或是無形的情感支持都可以,因為互惠互利絕對有助於關係的鞏固。
--- END ---
後記︰雖然「優質連結」很重要,我們需要追求,可切莫強求,共勉之。
延伸閱讀︰
【Podcast】當華語教師不只是華語教師時︱EP 8 你最近「進修」了嗎?
【預約制・諮詢服務】華教職涯發展_資深「後菜鳥」華師說給你聽 (2024年更新)
「華語教學」的工作機會多嗎?又該如何得到「華語教學」工作呢?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小額贊助,請我喝飲料喔~